(1)施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①大气环境: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主要来自施工场地的扬尘、交通扬尘、沥青烟、汽车尾气和油烟废气等。 A.扬尘防治措施 建筑材料堆放中采取减少露天堆放、减少裸露地面、保证堆场表面和裸露地面一定的含水率。对于来自于汽车在含尘路面行驶产生的扬尘,采取限速行驶、每天洒水4~5次,可有效减少汽车扬尘,此外在居民点附近施工时,应在敏感点施工区域两侧修建不低于2.1m高围挡。 B.沥青烟防治措施 本环评建议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必须采用无沥青烟直接排放过程、密封性能良好的先进的拌合设备,并加强拌合设备的维护管理,拌合站的选址应避开下风向300m范围内的学校和大片居民区。考虑到一些不良天气的影响,建议沥青拌合站应选择远离环境敏感点下风向300m以外。环评推荐使用环保类型及生产能力相当的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进行沥青的熬炼与搅拌,工作人员不应工作时间过长,应经常轮换换,并配备口罩。路面沥青摊铺时,沥青混凝土应采用封闭式灌装车拖运至现场,减少沥青烟气的排放。 C.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防治措施 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燃油还会排放一定量的尾气污染物,主要污染物是CO和NOx,但数量不多,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期管理,推荐使用高品质油料,减少污染物产生。 D.施工生活营地油烟废气防治措施 施工生活营地食堂参照《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554-2010),每个营地应设置配套的油烟收集罩和油烟净化器,将油烟处理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要求后高空排放。 ②水环境: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生产废水。项目在施工场地各设置1座隔油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施工生活营地生活污水产生量约24m3/d,施工生活营地各设置1座隔油沉淀池和1座改良式化粪池收集,严禁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未经处理排放。此外,项目开工前应对牛场坡泉点进行全密闭遮挡,路基施工应向远离水井方向扩宽施工,做好施工机械、物料及建筑垃圾堆放的防雨措施,防治污染物受雨水淋溶进入地下水。 ③声环境: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运行,应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降低声源的噪声源强;采用局部吸声、隔声降噪技术;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在晚上22:00时~次日6:00时,禁止使用强噪声设备等。 ④施工固废:废弃土石方330.98万m³,施工期应加强管理,弃土和建筑垃圾不得混合倾倒,本项目涉及拆迁,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为4584.0m³,建筑垃圾运输到政府部门制定的建筑垃圾处置场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应设置专门的垃圾收集点,并采取密闭措施,定期交环卫部门处置。废机油、废油桶等危险废物经收集贮存在危废暂存间,定期交有资质的危废处理单位处置。 ⑤生态环境:施工期应减少占地和扰动,尽量避免高填深埋,最大限度的减少临时用地;尽可能通过集中堆存等方式保护开挖产生的表层熟化土壤,待施工结束后,将其作为绿化和植被恢复用土;采取行之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减少土石方开挖和废弃土石渣的堆放,防止废弃渣土乱堆乱放;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减少疏松地面的裸露时间,尽量避开雨季施工;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用和破坏的土地进行植被恢复,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景观保护相互统一,通过绿化美化建设,使景观得到优化,环境得到改善。 (2)营运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①大气环境: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汽车行驶及运输材料产生的扬尘。应执行汽车排放检制,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上路;加强道路绿化,在道路两侧选择栽种对CO、NOX吸收、转化能力较强的树种。尽量减弱汽车尾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同时也起到阻隔交通噪声传播的作用。加强道路清扫,降低路面扬尘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②水环境:公路跨越河流的桥梁两侧设置排水管,将径流污水引离沿线水体,防止桥面径流污水直接排水地表水体,对其水质造成污染。 ③声环境:本项目运营后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交通噪声的影响。加强管理,限值车速,经常养护路面,保证道路的良好路况;道路自身的绿化降噪,对受交通噪声影响的居民点采取安装隔声窗等措施,并对可能受交通噪声影响的敏感点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周边敏感点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2类标准和4a类标准。 ④生态环境:项目建成后随着车辆的增多,汽车产生的交通噪声和废气将给周围的环境带来影响。由于道路两侧树木的大量种植和绿化,既美化环境,又固化了土壤,同时对防尘、降噪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拟建公路K15+800处左侧约150m的古树,由于距离拟建公路较近,因此在施工期和营运期都将可能会对其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须加强保护,防止对其造成破坏影响。 (3)环境风险分析 道路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主要为营运期的交通事故污染风险。主要表现在交通事故和违反危险品运输的有关规定,造成运输途中发生泄露、爆炸、燃烧等,对道路两侧的环境及地表水体构成潜在影响。项目建成后,通过加强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管理,对危险运输车辆人员加强安全意识培训,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事故对沿线环境质量的影响。 |